本文档旨在明确等级保护(简称“等保”)测评的依据标准和工作流程,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实施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法律法规和标准
2.1 国家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
2.2 国家标准
GB/T 222392019《信息安全技术 基础与术语》
GB/T 284482019《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
测评流程
3.1 准备阶段
确定测评对象和范围
组建测评团队
制定测评计划
3.2 实施阶段
进行现场调研
收集和分析资料
开展安全测评
3.3 报告阶段
撰写测评报告
审核报告内容
提交报告并反馈意见
3.4 整改阶段
根据测评结果提出整改建议
跟踪整改进展
复测确认整改效果
4.1 物理安全
环境安全
设备安全
4.2 网络安全
通信安全
边界保护
访问控制
4.3 主机安全
操作系统安全
数据库安全
应用软件安全
4.4 应用安全
身份认证
权限控制
安全审计
4.5 数据安全和备份恢复
数据完整性和保密性
备份和恢复策略
4.6 安全管理
安全政策和制度
人员安全管理
应急响应计划
常见问题与解答
Q1: 如何确定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
A1: 根据《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应当根据系统处理的信息类别、服务范围以及可能受到的威胁等因素综合判定,一般由低到高分为一级至五级。
Q2: 如果测评结果不符合要求,应如何处理?
A2: 如果测评结果不符合要求,应立即根据测评报告中提出的整改建议进行整改,整改完成后,可以申请复测,以验证整改措施的有效性,若复测合格,则认为达到了相应的安全保护等级要求;若仍不合格,需继续整改直至满足要求。
原创文章,作者:K-se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dun.cn/ask/566890.html